丰产增收落地生花——山东潍坊探索建设农业强市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4-06-21 02:16:39 来源: sp20240621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深秋渐至,满目秋黄。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五图街道庵上湖村内的采摘园迎来丰收季,葡萄、猕猴桃等挂满枝头,浓浓果香扑鼻而来。金秋时节,行走在山东潍坊的广袤沃野,排列整齐的智能化大棚、硕果累累的现代林果基地、美丽宜居的和美乡村……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宜人的乡村美景背后,有这样一组数据作为支撑:作为全国重要的粮袋子、菜篮子、肉案子、果盘子、种子库和农机城,山东潍坊用全国1.7‰的土地、1‰的淡水,贡献了全国6.4‰的粮食、16.8‰的蔬菜、10.7‰的肉蛋奶、21.4‰的农产品出口额。

  潍坊农耕文明源远流长,有重农强农的基因。近年来,为将丰产增收落地生花,潍坊突出抓好稳产保供这个头等大事、突出抓好产业振兴这个重中之重、突出抓好和美乡村这个基础工程、突出抓好改革创新这个核心动力、突出抓好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前不久,潍坊诸城市相州镇小梧村分红大会现场,热闹非凡,128户村民排队领取了小麦分红款。

  “过去收麦子,顶着烈日、淌着汗水。如今我们把地入股了合作社,一亩地保底收益1000元,现在又给了我们每亩地128元的分红。”70岁的村民何志江说。

  小梧村网格党支部成立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户以土地入股,将分散经营的土地整合起来,发展小麦良种繁育、粮食规模化种植,已入股土地1600余亩。

  小梧村网格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刘金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合作社小麦单季实现收入50.15万元,扣除成本,纯收入11.29万元,提取20%公积金后,共分红9.032万元。其中,村集体分红1.81万元,入社农户按股分红。

  “通过股份合作制改革把村集体闲置的和暂时无法实现收入的资产资源统筹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让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相州镇党委书记孙志梁说,“为做实股份合作,我们打造了诸城市股份合作孵化中心,培育起38个股份合作社发展粮食规模化经营,各个类型的股份合作社蓬勃发展。”

  近年来,诸城市坚持以工兴农、以城带乡、县域统筹、城乡融合,唱好支部建在网格上、党组织引领合作社、千企兴千社“股份合作三步曲”,全力推进“四集中两转移”,农业用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产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公共服务向镇区社区集中,政策资源要素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集中,农民就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产业向提质增效转移等,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距离诸城不远的昌乐县红河镇肖家河村,数百亩地的玉米已经开始收获,伴随着大型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一个个颗粒饱满的玉米棒被倒进车厢里,装得满满当当。2021年以来,红河镇发挥农业大镇种植粮食作物的优势,在肖家河村试点党支部领办粮食专业合作社,由村党支部牵头、党员干部带头,成方连片流转土地共计450余亩,大力推行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生产、批量化采购、专业化服务,小麦、玉米单产增幅约20%。

  党支部领办粮食专业合作社带动的不仅是一村一域的发展,更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走出了一条宽敞大道。“近年来,我们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肖家河村成功试点党支部领办粮食专业合作社,随后成立肖家河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党委,并整镇推广该模式,带动138个村注册成立粮食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