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助春耕 种田更高效(田间地头看春耕)

发布时间:2024-06-02 15:15:40 来源: sp20240602

  江苏泰州一家农业装备企业的生产车间里,工人在对农机进行检验调试。   汤德宏摄(人民视觉)

  安徽芜湖三山经济开发区,一家农业装备企业的场地上停放着即将交付客户的农机。   肖本祥摄(影像中国)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

  当前,春管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展开,各地积极推进农机与春耕生产各环节融合,促进农业生产降本提质增效,不误农时抓好田管和备耕各项工作。

  ——编  者  

  

  湖北南漳县——

  开展农机培训

  增强操作技能

  寒潮过后,气温渐暖,在湖北省南漳县武安镇陈家集村的农田里,伴着嗡嗡的机器声,一场农机集中培训开始了。

  “先在程序里用十字光标测量确定至少3个点,就能立刻自动算出这块地的面积,再设置速度、高度、行距、亩用量等参数,点击开始,无人机就能自动开始撒播了。”机耕道上,曾庆山双手握着手机,一边操控着眼前的植保无人机,一边给十几名种植大户讲解机器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曾庆山是湖北陈家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业技术负责人,熟悉多种农机的操作。每到春耕备耕时节,他都会给种植大户进行农机培训。“现在的农机设备智能化程度高,为了提高作业效率,硬件设备或者软件系统经常升级换代,开展农机培训很有必要。”曾庆山说。

  对植保无人机进行现场演练后,曾庆山又介绍起一旁的旋耕机:“启动机器之前,要上机油,检修和清洗滤网,不然机器容易损坏。”介绍完所有农机设备后,曾庆山又指导农机手现场撒播了4亩多油菜地,当天的培训才结束。

  “像这样的不定期集中培训,县里每年要举办3批次,主要针对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培训内容覆盖惠农政策、基础常识、技术理论、实践操作等多个方面,每年服务2000人次左右。”南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正国说。

  南漳是湖北的产粮大县,去年粮食产量已超40万吨。为了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效率,近年来,当地通过小田改大田、坡田变平田,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65.85万亩,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奠定了基础。

  “我们每年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新技术、新机具,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李正国介绍,为了引导农机户、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购置农机,省里会下拨专项资金,对13个大类31个小类107个品目的机具进行购置和报废补贴,最高补贴限额达60万元。

  为了充分发挥农机在春耕生产中的作用,南漳县今年开展多种农技服务下乡活动,一方面及时调度农机作业,推广农机先进装备,另一方面组织人员到田间地头、作业现场、维修网点、农机合作社院内等开展常态化安全检查。“我们也将在粮食生产的种、管、收等农机使用环节提供服务,让农民使用农机更放心、省心。”李正国说。

  海南海口琼山区——

  拓展农机服务

  提高种植效率

  2月的海南春意盎然。在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云阁村,育秧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村道两侧,不少农户正忙着翻耕、播种。伴随着阵阵机器轰鸣声,水稻插秧机在田间穿梭,翠绿的水稻苗被有序地插播在水田里。

  “海南春耕早,春节刚过&